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《SO GOOD THEY CAN'T IGNORE YOU》(优秀到不能被忽视)。可是作者并不知道大多数人都是那些被他同情的庸庸碌碌的人。同时我被作者牛气的人生以及令人诧异的就业观所折服,只能说人生不复杂,但是我们不能像作者一样简单的理解人生。
亲身经历
大学毕业之后我思考过自己的方向,那时候我认为保持一颗单纯的心是很难的,进入社会后有那么多的人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理想,去做一些甚至和自己一贯的行为原则相悖的事情,其实我知道大多数时候都是逼不得已,因为人人都这样,所以我决定要保持这颗单纯的本心。进入社会之后,结果可想而知,大多数时候都是很得罪人的,当然这其中也可能自己年轻气盛。我期间也想是不是要改变一下,但后来一句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还是让我坚持了下来。我还记得是我的一个朋友,发了一个朋友圈,上面用钢笔字工工整整地写着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,因为和我最初的想法不谋而合,所以就会有所感触。我从小就特别喜好计算机方面的事情,这个兴趣一直保留到现在,大学毕业本可以去做一个底层的公务员服务大众,但是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,最终还是放弃了。我对计算机的激情推动着我,在最困难的时候,坚持了下来。试想一个没有经历,没有资本的年轻人,甚至对计算机都一知半解,是什么让他敢在北京这个深不可测的城市里,贷款学习最终参加工作的?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,但更多的就是自己的一腔热血。后来的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事情,比如程序员最终还是要转型的,管理还是技术,我想我已经很明确了,这些事情也是我的激情帮我决定的。因为我热爱的还是计算机技术本身。也正式因为这份激情,我不断的打磨着自己的技术。
当我读到这本书时它却告诉我,“激情是精通的附属品”的时候,我真的不敢苟同。因为最初的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学的是什么,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。但就是对计算机很热情,才让我有了现在的职业。作者最初举了一个想要通过禅修获得幸福的失败的案例来说服读者‘没有人会为你的梦想埋单’。但是这句话和追随自己的激情有什么关系呢?作者仅仅是举了一个追随自己想法后来落空的实例来说明这些,显得有些单薄。托马斯的问题并不能说明激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,相反我倒是觉得托马斯这个人倒是非常的幼稚且无常。这么轻易就能对自己的追求予以否决。虽然我说不清楚所谓的禅修是什么,但是很明显托马斯并不虔诚。总结下来可能就会变成,一个半途而废的激情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错不在激情,而是半途而废。
乔布斯的话,只说了一半
我终身相信的事实也许是错的,但那就是我的事实。
乔布斯激励人们,“做你爱做的事,钱就来了”,是因为当世大多数人是利益至上的。不可否认乔布斯很会演讲,一些话,他总会隐去那些对听众来说容易让他们分心的词。其实他的意思是“做你爱做的事,当有人肯为你爱做的事情埋单的时候,钱就来了”。
作者说了一个名词叫做激情假设,说我们先寻找激情,然后去寻找激情所匹配的职业。其实他是把动作拆分来理解的。但是现实是这些动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。我们一定是一边做着事情,一边跟随激情的引导改进自己的方向。而作者反驳的恰恰是一个太过简单的逻辑,我们都知道那是错的。
乔布斯一开始不管做什么,他的激情始终在控制上。千万不要理解成他的激情是为了做成一款电子产品,这样就太肤浅了。乔布斯是一直追随自己激情的,之所以选择电子产品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刚刚起步,而且他恰好有所想法当然也有唾手可得的资源。而在自己的选择之内,至于在什么行当体现又如何呢?作者说苹果公司的诞生不是出于激情,难道是计划好的吗?
激情和精通本就是相辅相成的
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,这句话很刺耳。让我们这些满怀激情做事的人,都有一些不好意思了。我是怀有激情的,但是要算精通,我绝对不是那个人。激情和精通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激情让你坚持不懈去追求,而精通可以巩固你这份激情,说的深入一点其实也不是精通巩固的激情,而是被需要的感觉而已。
人们急着生活和工作这件事,其实进入社会的人很简单就能理解,不是急而是被迫。
任何事情一旦是强迫的完成的,大多经历都是人们难以忘怀的,甚至悲惨的。恰恰是激情,让我们不再觉得这件事情是被强迫的,而是我们自愿的追随着自己的想法而已。在不知道自己激情所在的时候,我们没有必要苦恼。就自然而然的发展,到头来你就在不断的调整中,寻求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。之所以调整是因为欲求,欲求本身不正是激情的映射么?
当然我并不主张单纯的跟随自己的激情,因为那个激情也许并不顺应市场,而人还是需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的。之所以不单纯的跟随,就是因为要生存。虽然现实是如此的残酷,我们也可以选择全身心的投入,只是那份与现实相违的痛苦,我们也要承担而已。或者更多的像是我这样,工作之余,让自己的激情引导自己的发展方向,而工作之上,控制自己的激情,最好能在工作上发挥作用。
说到底职业,并不是某些人创造出来的。他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的。他有时候也很现实,会淘汰,甚至消失。但是我们的激情,只要我们存在一天它就是存在的。它会一直影响我们的选择,不管你愿意与否。
正确工作是正确的工作的充分条件
“正确的工作胜过找到正确的工作”,怎么说呢,正确的工作方式是我们工作的基本,这个是专业素养,而找到正确的工作其实就是自己激情所在,说白了我们是在正确工作的过程中,不断向正确的工作去发展的。可能有时候,我们工作了很长时间,导致不能在去追随激情,也可能没有了去寻找个人激情的能力。但那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后悔。人并不是生而为人的,一定是努力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。而这个成为什么样的人,就是激情引导的。
越陷越深,与激情何干。说白了激情让我们无怨无悔做事情,而这个越陷越深却体现了太多的悔意。这点上就很矛盾。而且还要理清楚的问题是,幼稚的激情叫做冲动,那并不是真的激情。激情是必生为之奋斗的“事业”。
工匠思维也是满怀激情的
越来越多的新闻中出现了工匠这个词,可是越来越觉得这个词本来不应该在广告里出现。因为他最初是那么单纯,而现在却在商业包裹下,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品。工匠思维不也是这样吗?说起来专业领域的造诣和激情是分不开的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领域,为什么这么说呢,有的领域可能一个人有这份激情,就可以了。因为机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,一个人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,其他人抄袭太容易了。恰恰是那部分饱含激情的创造过程,确是弥足珍贵的。
“工匠思维专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,而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”。我真的没有跟世界索求什么,很多话都只是说出来了,却从来不去看他造成的影响。激情思维从来都是寻求自己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的。激情就是个人的一部分,只有这一部分丰满了才会再去丰富这个世界,那才是激情之下的工匠。单纯把工匠拿出来说,未免有点太轻率了。
激情并不等于幼稚,本职工作要做好这个体现的是个人职业素养。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吗?为什么会让人烦恼。至于公司官僚体系中的挫败感,我们都不时的承认那是社会问题。就算官僚体系严重,那有什么所谓呢?在这个不停的在强调个人价值的社会上,一点点官僚就能打垮年轻人吗?好的处理方式就是,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现状。就算置之不理也未尝不可。这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。
经历了那么长时间,还有谁会为得不到答案的问题而劳神费力?我们会慢慢走,直到那一天我们知道了为止。
抱歉我实在读不下去了
我实在读不下去的时候,直接跳到了书的最后去看看还有什么值得总结的东西。
激情那些事情,就是我们应该经历的事情,没有这些经历,如何造就我们现在的思维呢?乔布斯、托马斯都曾经追随过自己的激情,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,最后他们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努力以及坚持不懈。而激情所作的不过是不至于让他们失去方向感。虽然曾经很幼稚,但是也正是那时候的幼稚,让自己有了不同于别人的经历,让乔布斯崇尚简约,让托马斯最终找到了好的职业归宿。
不要执迷于寻找自己真正的“天职”,而要去掌握稀缺而宝贵的技能。一旦你积累到了这些技能所产生的职场资本,就要明智地运用好它。你可以用它来获取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的自主力,以及用来找到并实践某项改变人生的使命。这种理念诱惑力虽然不如“放下一切,归隐山林”这样的幻想,但它一次又一次地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。
作者最后这一段说法很对,但是完全跳出了激情这个圈子,好像不应该出现在这本书里一样。最后我才明白作者的机智,原来他只是借激情来让读者反驳,引起关注而已。
总结一下作者的观点:
- 不要追随激情(不要光说不做,对作者来说选择很多,哪个方向并不特别重要,但是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)
- 刻意练习自己的技能
- 避开自主力陷阱(职场资源不足;自主力导致的利益不均而产生的阻力)
- 找到真正的使命(足够的职场资本;不断关注自己领域的相邻可能区间(创意))
最终其实会发现,作者在对激情的认识上虽然不是特别符合我的意思,但是其他的观点还是很有用的。我想补充的是激情可以弱化刻意练习的痛苦,激情同样可以增加你的职场资源。在不断努力之后,真正的使命就很明显了。所以与其浪费时间不如赶紧去做。到了这里,追随激情也好不追随激情也罢,其实我们都明白了。
附:作者在寻求新工作的时候以自主力为指标,这点我觉得是可以的,自主力代表着更大的发挥空间,不过当心不要掉进自主力陷阱。